板弹簧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板弹簧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美众议院阻击华为中兴的阴阳谋

发布时间:2020-06-29 20:34:31 阅读: 来源:板弹簧厂家

10月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称华为、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并建议阻止这两家企业在美开展投资贸易活动。这一事件,也被业界称为“中华门”。

美国国会对华为和中兴的正式调查,始于2011年11月。历经一年,这份调查报告才被正式公开。有趣的是,在洋洋洒洒几十页的调查报告中,却没有一条可以证明华为、中兴存在相关问题的确凿证据,报告中只是充满了“可能”、“怀疑”这样的字眼。但在盖棺定论的部分,却出现了大篇幅禁止华为、中兴进入美国电信市场的“强烈建议”。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为何要态度坚定地排斥华为、中兴?为何会在报告中无数次强调中国通信企业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其中的“阴谋”、“阳谋”,正在慢慢浮出水面。

依据“可能”做出的强烈建议

在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正式展开调查之前,美国市场对华为、中兴产品的莫名怀疑从未间断过。为了澄清事实,两家企业一直在积极配合美国市场的特殊审查。在 2011年2月,华为还向美国政府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主动要求美国政府全面调查其企业运营状况。华为显然坚信,没有对其企业运营活动的全面调查,美国不会信任其在美国的电信网络设备和服务是安全的。如果华为、中兴真的存在所谓安全“后门”,又怎会将自己主动送上门去。

“委员会认为,两家公司未能提供证据来满足任何公平和充分的调查。虽然这本身并不能证明其犯罪,但却使委员会得出了以下结论……调查的结论是,华为和中兴提供给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设备带来的风险可能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这是调查报告开篇的部分摘要。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该调查报告不仅得出结论,还根据这一结论向美国电信企业、立法机构、政府部门等提出了多项“强烈建议”。

在一向标榜法治的美国,来自其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这份官方报告,却充满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互联网实验室、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评论:“读完整篇报告后,其内容既让人惊讶又让人失望。因为如此长篇大论的报告居然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华为、中兴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不知"报告"种种要求如同等地施加于美国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企业和中国市场的美国企业,它们将会如何反应?”

从这些极具导向性的“建议”中,美国国会的这份报告所表达的绝不只是“爱国主义情怀”。无处不在的“强烈建议”、“必须”、“应该”等字眼,毫不掩饰地表达了美国希望关闭华为、中兴通往美国运营商市场、政府市场的大门,截断其在美国企业市场中的通路,甚至不惜通过影响立法机构来实现此目标的意图。这一次,美国国会众议院又在为谁代言呢?

谁是受益者

“中华门”发生后,美国媒体的反应和以往完全不同。不仅没有一边倒,反而挖出了这一事件背后的很多信息。 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一份递交至美国国会的文档中,曾出现过“很强烈的引导性词句”,而这份文档正出自一直视华为为最大竞争对手的思科之手。来自美国国会的报告,又恰恰包含了许多类似的内容,如华为产品将引发国家安全担忧,华为可能使用其技术帮助中国政府拓展在中国之外的间谍活动等。国会山高级官员在接受《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谈到“有一系列美国科技公司”游说他们增大对华为的审查力度。

华为是否构成国家安全威胁的证据,目前并没有被公开,只有美国政府机构的少数几个人才能看到。虽然华为并没有被正式指控,但美国立法机构却已经警告企业,停止和华为、中兴做生意。这个结果,足以让思科等企业获得市场拓展的大好机会。在美国国会的报告发布后,思科的营销活动急剧升温。作为“中华门”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尽管思科曾在事后发表声明表示“与此事无关”,但伴随其每年高额政府游说资金的曝光,这份声明似乎不攻自破。

在美国,企业通过政治影响力来维持垄断地位,并获得超额利润是合法行为。而西方国家的政客也并非不能公开与财富发生关系。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拥有可观的产业,也常常利用议员这样的身份公开支持对自身利益有益的相关法案通过。近年来,在美国官员的“建议”下,华为收购美国公司的两次尝试均被挫败。2011年4月,立法者致信奥巴马总统,谴责农业部与华为签订合同。2010年11月, Sprint Nextel CEO Dan Hesse收到时任商务部部长的Gary Locke授意,不让华为参与其项目投标。Gartner研究机构副总裁Mark Fabbi的一番话道出了真相:华为的全球化非常成功,改变了市场格局。但有一个市场华为无法进入,那就是美国。“因为政治以及游说者会费尽心力,为其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

华为突破硅谷创新防线

2002年6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电信设备展上,华为展出的数据产品的性能与思科产品相当,但价格却比对手低20%~50%。自此,思科的掌门人钱伯斯便把这个中国企业当成了威胁。真正让钱伯斯感到恐慌的,并不是华为可能争取到的市场,而是创新能力。

在硅谷,思科一直是美国企业创新力的代表。但CSR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华为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达47322件,授权23522件。其中,国外专利10978件,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授权专利5415件,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10650件。思科专利申请数量的排名已开始大幅落后于华为。华为对研发的持续投入及在专利方面的成果,给思科造成了巨大压力。

“华为、中兴事件是思科跌下产业领导者地位的转折点。思科是硅谷的最大奇迹之一,开放和创新曾经是思科崛起的关键,但是这已经成为历史。当年以知识产权名义起诉华为,今天的思科却不得不借助政治手段维护自己在美国市场的优势地位。”方兴东认为,“中华门”与十年前完全不同,思科已不再有“当年勇”。

创新、开放、公平竞争,是美国企业家精神、硅谷精神和互联网精神的最核心内涵,也是美国和美国高科技企业在过去几十年来能够在全球领先的根本保障。方兴东指出,这一次美国企业做得过于简单粗暴。如果美国企业无法通过开放、公平的手段参与竞争,类似的事情肯定会不断发生。包括以后腾讯、百度等更多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时,一定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技术领先是控制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关键要素,创新力正是让众多美国IT企业形成“事实垄断”的主要原因。美国IT业的八大金刚IBM、思科、苹果、谷歌、微软、Oracle、Intel、高通,无不是依靠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权得以掌控全球市场并获取巨额利润的。

近年来,中国IT企业逐渐认识到这一规律,并开始通过技术创新走向产业链的上游,甚至借此完成了全球化的发展。2011年,华为的海外销售收入超过1383亿元,在华为全球营收中占比67.8%。中国科技企业的这种发展态势,正在动摇美国高科技企业在市场中的“王位”。

全球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IT企业,除了三星之外均为美国企业,这些企业的年利润均为百亿美元以上,任何一个企业倒下,都会对美国造成30~100美元的人均损失,更不用说其对产业链的间接影响。面对他国企业的异军突起,美国国会在“中华门”事件中颇显“激进”的态度,也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让“中华门”不再重演的方法只有一个。正如中国通信产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所说:“华为、中兴要靠产品和技术说话。中国有十个任正非,中国就会强大很多。”这一事件无疑在提醒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只有更坚定地走向产业链上游,与美国企业展开创新力的竞争,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报告提出的“建议”语气强烈(摘要)

“美国应该用怀疑的眼光检视中国电信公司对美国电信市场的不断渗透。”

“考虑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必须阻止涉及华为和中兴的收购、吞并或合并,寻求使CFIUS涵括采购协议的立法提案应该全面考虑相关国会委员会的建议。”

“强烈建议美国的私营部门实体考虑与中兴或华为开展长期业务的安全风险。”

“强烈建议美国网络运营商和系统开发商寻求其他的供应商。”

“中国企业应该更加开放和透明……尤其是华为,必须更加透明和响应美国的法律义务。”

“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应考虑立法,以更好地解决由电信公司与民族国家的关系带来的风险。

华人看国内视频

VPN加速器

解锁B站

留学生如何看国内视频